2010年5月30日星期日

修道三不离




壹、前言:

在建筑房子的时候,我们常会用到三合一混凝土

{沙、水泥、水}所谓三不离就是:


Ø不离佛堂
Ø不离经典
Ø不离善知识
贰、不离佛堂
有形佛堂  无形佛堂
有形佛堂即是办道求道的所在地,

它是一个清静庄严的环境。

有形佛堂具備下列許多功能
Ø 天堂的介绍所  
Ø 学佛的改良所
Ø 成佛的修炼所
Ø 办理三曹的事务所
Ø 真理的研究所

Ø 众生的福音地
Ø 慈悲的发心地
Ø 功德的加油站
Ø 人生的休息站
Ø 道德的弘展处

无形佛堂
同上天老母切割不了的一条的道脉金线。
直心即是道场︰明师一指的所在,
是我们的方寸宝田,要善护玄关一念。
红尘即是道场,

有道是: 禅心须在尘中净、佛道还得世上成。
十五代祖师有云:
现今修道不参禅、不打坐、三省四勿真功夫。
三期末劫年白阳期的修行法们是在家出家,

不必抛家捨业,不必到深山古洞,
不必千里访明师万里求口诀,各行各业都是修行所在,
出枷好修行,既尽人道也验功力。

叁、不离经典(慈训)1. 经典的作用︰
西方欧美国家,法庭中常见当事人手抚圣经发誓;
电影小说中常见用十字架驱魔。
弥勒真经︰婴儿姹女常持念,邪神不敢来近身。
持念一遍神通大,持念两遍得超生。持念三遍神鬼怕,
魍魉邪魔化为尘。 让经典发挥作用:

Ø 第一要专注有诚心
Ø 第二要有信心
Ø 第三依经而行
诵经不如讲经,讲经不如行经

人人身上一部经典,道要在自己身上展现出来!

经典是法,是圣人修行时的言行记录,前贤与後学薪传的桥梁。
看经书不僅只是读懂文字的意思,除了依文解义,
还要近一步反覆思惟,再三推敲,懂得圣人真正的用心,
才能心领神会。

Ø上等修行悟觉性,中等修行执文字,下等修行重显化。
无形的经典
中庸曰: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,可离非道也。
有形的经典白纸黑字,要把经典读出生命来。

圣训:圣人所垂示的书训、一切记载圣理的文字、
圣贤仙佛所说的话→真理、引导众生如何改邪归正,
由迷转悟,指引众生如何走上成圣成贤的路。
怎能不善加珍惜,深深体回其真义並身体力行!
恩师慈语: 平时不读圣贤的书训,
则不能体会圣贤的心志,遇有危之时,
又如何能坦然面对生死与升降的选择呢。

肆、不离善知识道场是修心的好场所,
同修间讲究礼让、改恶劝善。在潜移默化中可以变化气质,
去除不良习气与毛病。因此年紀愈小接近道场,
就会减少社会中的污染。
所为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,交友必须谨慎,
结交朋友可以互勉互谏,结交损友久必受其累。
因此接近善知识,也是增进智慧的方法之一。
所以常与同修共聚联络,话题不离道、
少是非、多关怀。 礼记学记︰独学而无友,
则孤陋而寡闻。相互勉励彼此打气,
志於道、據於德、依於仁、游於艺,携手同心,

修道有伴不易坠落,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!

伍、结语

常回佛堂的好处,即是三不离。
因为有形的佛堂当中,有经典 的研究,有道伴出入。
三不离亦即是不离三宝︰
关 自性 佛堂 经典 善知识
三宝实为一宝,本性是不垢不净不增不减,
由于在这五浊世界里,还需借着有形的佛堂、

经典、善知识而来巩固道心,也就是借伐渡河。
中庸:一旦豁然贯通焉,
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,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。

活佛师尊曰:
仙佛只能引路修行要看个人自己的生命自己
救自己的前程自己开创 自己的智慧自己开启.
知道就要去行,语云︰知道不行,道非我有。
老子曰: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;中士闻道,
若存若亡;下士闻道,大笑之。

念經不如講經(自己的體會、理入、主觀),
講經不如聽經(別人的體會、客觀),
講經聽經不如依經而行(行入、應用)。
金剛經說︰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

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。

世尊云:
吾不说法,众生无有出头之期,吾若说法,
众生要死在佛法轮盘里。
(执法为实,以权法为实),这两个死法死法那个好救?
若不默契无言之旨(实法)难脱轮回之苦。
佛曰:止止不须说,吾法妙难思。

2.无形经典:人人有个自性佛,诵经有卷无字经,
诵之念之常不忘,保尔平步上天堂,心外求经路便差,
水中月影镜中花。
六祖坛经︰不识本心,学法无益。

没有评论: